6月15日,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高錦宏,校長、黨委副書記羅學科一行來到方正集團,在參觀王選紀念陳列室生平事跡廳之后,與方正電子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深度業務合作、業界培訓與學術交流、項目聯合申報、人才培養與實踐交流基地建設等事項達成合作。未來雙方將聯合成立“智能審校聯合實驗室”與“融合媒體與出版教學實踐基地”,攜手共同促進優質科研資源、前沿業務實踐與先進出版技術的結合,合力推動數字出版、新聞傳媒行業的發展。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高錦宏,校長、黨委副書記羅學科一行參觀王選紀念陳列室
方正電子董事長邵行與北京印刷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羅學科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共同為“智能審校聯合實驗室”與“融合媒體與出版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北京印刷學院多位領導與方正電子相關業務負責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北京印刷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羅學科(左)與方正電子董事長邵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北京印刷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羅學科(左)、方正電子董事長邵行(右)共同為“智能審校聯合實驗室”與“融合媒體與出版教學實踐基地”揭牌
產學研結合 共推出版&傳媒產業發展
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方正電子董事長邵行對高書記、羅校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表示,方正電子自王選老師發明的激光照排開始,就和出版、印刷行業建立起了深厚聯系,和北京印刷學院的淵源更是深厚。公司涉足的出版、印刷、傳媒、字庫等領域,都和北京印刷學院的重點發展專業群高度契合。
方正電子董事長邵行在簽約儀式現場致辭
邵行在當天的致辭中談到,這次聯合成立的“智能審校聯合實驗室”與“融合媒體與出版教學實踐基地”,“都是方正電子特別重要的發展方向,據方正電子了解,很多出版單位對‘智能審校'技術發展都非常關注,相信這項技術能夠給出版社帶來實際價值。”
從應用技術來說,方正電子在出版、印刷領域已有很多年的積累。這次與北京印刷學院共同合作研發的“智能審校”,其核心技術來自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目前,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已經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以這些具有國際水平的技術為基礎,再結合方正電子對出版、印刷行業的深入了解,以及印刷學院在出版方面的專業知識,“一定可以在‘智能審校'方面為行業做出一些事情。”
邵行同時介紹說,這次合作成立的“融合媒體與出版教學實踐基地”,主要圍繞融合媒體。方正電子的大數據研究涵蓋多項業務。媒體大數據,也就是將即時的大數據采集到媒體已有的“紙媒采編系統”及“新媒體采編系統”中,輔助記者寫稿,同時提供“線索發現、輿情分析、稿件傳播路線追蹤、從業人員考評”等服務;輿情大數據,方正電子推出的智思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目前已在國家網信辦等多家單位投入應用。希望本次合作成立的教學實踐基地能共同促進行業融合發展。
邵行在致辭結尾提到,近幾年方正電子也在不斷探索并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希望通過此次與北京印刷學院這樣的專業一流院校合作,能夠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促進優質科研資源、前沿業務實踐,以及先進出版技術的結合,為新聞出版傳媒領域做好人才培養與儲備,共同推動出版與傳媒產業的發展。”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高錦宏對本次合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致辭中提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出版業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大變革,在我國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方正電子刻苦攻關、積極參與,將信息化解決方案覆蓋到出版、傳媒產業全流程,為一批出版社實施數字化改造,為出版產業融合發展與轉型升級做出了巨大貢獻。”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高錦宏出席簽約儀式并致辭
“北京印刷學院從建校伊始,就承擔著為文化傳播、印刷技術創新與推廣培養人才的光榮使命。辦學60年來,學校堅持特色發展,初步形成了傳媒科技、傳媒文化、傳媒藝術、傳媒管理四大特色學科專業,建設了具有時代特征的數字印刷、數字出版、數字媒體技術構成的新型數字媒體專業學,學校也是全國高校出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很多專業類機構的牽頭單位,為全社會培養、輸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出版傳媒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傳播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渠道,傳承文明、傳播文化、傳遞正能量、講好中國故事要求北京印刷學院做出更多更大貢獻。在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重塑行業發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如何增強責任與使命意識,樹立互聯網思維,系統梳理出出版、傳媒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性、癥結性問題和解決的基本路徑,進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真正將學科特色和人才培養優勢轉惠行業,為振興行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是北京印刷學院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這次與方正電子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共同為‘北京印刷學院&方正電子智能審校聯合實驗室'、‘北京印刷學院&方正電子融合媒體與出版教學實踐基地'揭牌,標志著雙方的合作將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取得更大的突破性進展。希望未來能加快合作步伐,發揮所在領域的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項目申報,技術研發、實驗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面合作,將業務事項與先進技術相結合,共同為新聞出版業、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更好的實現雙方的社會責任與價值。”
合力研發“智能審校”用AI賦能出版業
隨著出版內容逐步走向數字化,數字出版產品日益豐富,也對出版從業人員提出了巨大挑戰。
目前,大多數出版社人均年發稿制作超過 500 萬字,按照目前業內通行的“三審三校一審讀”制度,如果把所有流程全部走完,編輯的工作量極為巨大。
方正電子數字出版與教育事業部總經理高國連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向參會者介紹了當前數字出版產業的現狀。他介紹說,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圖書編撰審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十幾年前,一個編輯每年編稿量80萬字,今天,一個編輯每年編稿量500萬字。除了紙書出版,內容還要通過微信公眾號、移動App、數據庫、數字出版物等等進行傳播。由于中國語言文字的靈活性、知識的替代和更新日益加速等原因,使得當今編輯審校工作壓力逐年遞增。”
因此,如何在確保數字出版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編輯的編纂效率?成為當前業內重點關注的課題。
“智能審校聯合實驗室”成立之后,雙方將發揮各自的優勢,集合北京印刷學院的專業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專家資源,以及方正電子的核心技術、開發團隊、行業積淀、市場推廣力量,共同設立專項課題組,在課題組的指導下科學合理的推進智能審校系統的研發。
高國連說,“智能審校包括詞匯級的檢校、基于規則匹配及相似性算法的檢校、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檢校以及基于自然語言技術進行語義層的檢校,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提高編校效率,提高查全率,有效避免漏查,降低專業圖書審校門檻,通過機器審校,能降低審校難度,提高準確度,從而實現出版行業從人員密集到智力密集的行業轉變。”
如今,產學研結合,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而高校的職責,也在不斷延伸,從人才培育、科學研究拓展到社會服務,高等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在此背景下,方正電子攜手北京印刷學院,聯合成立“智能審校聯合實驗室”與“融合媒體與出版教學實踐基地”,或將可以加速技術轉化成果,為數字出版、新聞傳媒產業的升級貢獻更多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