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下午,由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子”)承辦的2020鴻雁POD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印刷復制處處長路洲、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褚庭亮、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劉麗霞、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鍵等嘉賓,以及主辦方代表方正電子董事長邵行,各大出版單位、印刷企業的相關代表共約300多人出席年會。
在“十四五”即將開局之年,在印刷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本次年會以“從技術到服務 構建按需出版新模式”為主題,通過對話與分享,共同解構并探討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在當前國內的深度發展路徑,推動產業實現深層次變革,為出版印刷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新引擎。
按需生產逆風破浪開新局
新業態激發行業新動能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印刷復制處處長路洲首先發表講話,主要圍繞四個方向展開:目前印刷業數字化發展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的初衷及進展;五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推進印刷業綠色化發展的意見》核心重點;“十四五”時期印刷業發展思路。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印刷復制處處長路洲發表講話
路洲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印刷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其中包裝裝潢印刷是增長的發動機, “我們研判數字化將是未來印刷業增長的發動機,是動力與引擎。”路洲同時提出,“今天我們談論按需印刷,已經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么把它做成。”對此,他提出幾點建議:“供需良性互動,供給創造引領需求;印刷出版協同,一體設計系統對接;軟件融合硬件,硬件軟件匹配能力;細分場景應用,統籌利益創新模式;擴大比較優勢,安全先進產業集群。”他還指出,在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上,發布建設的一本圖書印刷智能制造測試線進展順利,成果豐碩,目前正在謀劃建設按需印刷智能制造測試線,希望按需印刷出版產業鏈積極參與。路洲對鴻雁POD聯盟發揮的協同創新作用表示肯定,并建議聯盟未來持續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和制度創新,使它成為具備“統籌利益和價值的平臺”,具備更強的生命力。最后他強調,推動按需印刷發展和聯盟工作,都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正確發展方向,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在致辭中介紹了對于如何在發行領域推進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成果的看法。他認為,發行業是整個銷售的終端,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可以實現客戶遠程下單至收貨,是解決出版業目前800億庫存的有利舉措。因此,編印發三方共同推動按需印刷、按需出版,搭建平臺并提供服務,“是推動我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十四五'期間整個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驅動”。對此,艾立民認為未來編印發整個業態的劃界和專業分工將會被逐漸打破,發行業應當積極參與并進入按需印刷領域。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致辭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褚庭亮認為,今年突發的疫情“讓我們更加明顯地看到了按需印刷新生態蘊含的潛力,從業內的反饋來看,有的企業上線了印刷平臺、打通了從印刷消費者下單到生產的全過程,還有企業開展布局按需印刷,打造按需印刷品牌。可以說,今年的特殊環境反向促進了按需印刷從前期的嘗試進入到廣泛融入的新階段。”面向未來,他認為業內應當抓住機遇,利用按需印刷新業態展現出的引領活力,加快產業數字化融合化變革,推動產業實現深層次變革,為印刷業的發展提供新動能、新引擎。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褚庭亮致辭
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劉麗霞在致辭中表達了三個觀點:首先,出版融合是未來中國出版產業發展的方向,“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科技創新這個利器,以先進技術為支撐,推動傳統出版與電子出版、網絡出版、數字出版,特別是按需印刷等新興出版業態的深度融合;其次,按需出版、按需印刷新模式是未來智能化出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最后,今年突發疫情加快了按需出版發展的步伐,線上圖書銷售力度加強,平臺銷量出現了大幅增長。不僅如此,疫情還讓出版業供需模式重新洗牌,出版機構按需印刷的需求大大增加,迎來了按需印刷市場的春天。今年應該是按需出版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隨著網絡購書環境和環節逐步完善和打通,未來斷版、長尾圖書也將重獲市場,這些市場剛性需求的變化,也會進一步推動按需印刷的發展。”
▲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劉麗霞致辭
方正電子董事長、總裁邵行認為,按需出版、按需印刷這一年的發展態勢正從“小步跑”,漸漸進入到“加速跑”。
2019年是業界公認的噴墨元年,高速噴墨印刷機的產能、印刷質量、性價比得到行業認可,噴墨印刷生產線的裝機量急速上升,加速了印刷企業轉型升級的進程。隨著印刷生產能力供應的增加,也加強了出版社轉型按需印刷生產模式的信心和底氣,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開始嘗試按需生產。
邵行表示,相信“隨著未來加入者越來越多,會進一步激活行業的潛能,同時促進技術發展,形成良性正循環。”
會上,邵行與來賓們分享了方正電子近一年來在推進按需印刷生產模式方面做的工作和進展,包括推進軟硬件業務發展,以及不斷完善產業鏈,貫穿協同,推進產業深度合作。
▲方正電子董事長、總裁邵行致辭
在硬件方面,2019年方正電子正式推出黑白噴墨輪轉印刷設備,截至目前已在全國安裝了上百臺高速噴墨設備,是以前十多年累積安裝量的五倍以上。不僅如此,2020年方正電子順勢推出了彩色噴墨印刷生產線,大幅降低了彩色數字印刷成本,逼近更高的生產平衡點。同時建立起更強大的服務保障體系,將噴墨印刷機從安裝到投產的時間縮短至兩三天。
邵行說,現在“高速噴墨印刷生產線,已經從過去需要大價錢買入,高高供起的打樣設備,發展成為可以快速應用的批量生產設備。與此同時,設備品質和服務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基本具備了大面積替代傳統平張印刷機的條件。”
在軟件方面,2019年以來,方正電子對方正云舒持續迭代改進,開發了針對按需印刷的軟件系統,包括生產管理、生產控制軟件,以及高速處理并行RIP等技術,同時增加了大量出版社急迫需要的功能,讓出版社在印刷小批量、多批次文件的時候能夠進行有效管理。
“目前迭代后的方正云舒軟件系統已經為全國50多家出版社提供服務,為國內出版業應對按需生產,實現管理規范化、文件準備等方面,做出了有效的推動。”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副總經理林鍵在致辭中表示,中圖公司作為國內出版物進出口的“國家隊”,始終致力于成為中國了解世界的橋梁和推動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主力軍”,致力于打造最先進的全球按需印刷網絡。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鍵致辭
中圖公司與方正電子幾年來都在按需出版、按需印刷不同維度積極為產業的轉型和發展努力,其中,方正電子更注重設備和技術,中圖公司更側重于生產應用和產業鏈的連接。林鍵提出,“經過半年來雙方團隊充分溝通交流,一致認為按需印刷在國內推進步伐不快,是因為在基礎技術儲備、生產規范制定、產銷平臺連接等多方面都存在短板,其核心原因是國內尚無類似國外Ingram的綜合發行集團,對出版生產、發行、產業進行有效整合。隨著未來中圖公司和方正電子展開合作,將可以更快地補上這些短板,為國內出版業提供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和產銷對接服務。”
方正電子&中圖公司
將聯合共建中國版“英格拉姆”
在本次年會上,中圖公司與方正電子舉行戰略簽約,雙方將共同投入資源建設中圖數字云平臺,以服務于國內出版業生產模式升級。
▲中圖公司與方正電子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方正電子董事長、總裁邵行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未來方正電子將深度參與中圖公司按需出版印刷平臺的建設,和中圖公司一起打通貫穿出版、生產、發行的上下游通道。相信隨著中圖數字云平臺的成功建設與應用,將會推動國內出版生產與發行的整體運營水平向前邁進一步,創建比肩于、甚至超越歐美國家以英格拉姆為代表的圖書按需生產發行體系。”邵行也呼吁,“希望更多出版社、印廠一起加入到這個平臺的建設中來。集合共同的力量,把按需印刷生產的平臺建設完善起來,進而普惠于全行業。”
中圖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建紅介紹了公司近年來在按需出版領域的實戰經驗。他表示,公司的按需印刷包括兩個業務板塊:一是服務國內的出版企業,二是服務海外市場。其中,面向國內市場已經為超過100家出版企業提供按需印刷服務,在幫助出版企業降庫存、快速生產方面提供了實質幫助。此外,公司也在軟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與研發,特別是從文件加工處理到與出版社連接的訂單自動化生產系統,“目前我們基本上能夠實現從訂單接收、生產、配送、發行,直到與電商連接的一體化閉環運作。”郭建紅同時提出,按需印刷在國內還處在1.0階段,文件不規范、產銷不對接等都是發展中遇到的阻礙,希望“通過與方正電子共建中圖數字云平臺,解決按需印刷從發行到印刷鏈條中的問題,真正把按需印刷的作用更大化。”
▲中圖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建紅
現階段,出版單位從最初謹慎觀望,由僅替代傳統短版印刷逐漸轉變成利用按需印刷的技術優勢謀求新的市場增長。在這次簽約儀式上,方正電子噴墨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周震東以《從技術到服務,助力按需出版》為主題,分享了方正電子在全國推進按需印刷生產模式的實質性進展。他表示,經過兩年時間,方正電子在國內已經投放了近百臺黑白高速噴墨印刷機以及7臺彩色高速噴墨印刷機。其中不乏像盛通、盛大、廣州小明這樣的大型書刊或商業印刷企業,這些設備以早期樣板工廠的模式,在全國省會城市進行重點投放,目前國內的省會城市以及部分重點地級市,已經初步具備了提供按需印刷生產服務的能力。
▲方正電子噴墨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周震東
周震東同時提出,按需印刷在歐美國家的成功推廣,源于建立起了“集中式的數字資源管理和分發平臺” 。這可以顯著提高出版社、印刷廠以及上下游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與資源調動效率。周震東認為,在數字印刷技術,在數字云平臺的加持下,“將來我們完全可能在中國出版業構建出一套全新的新業態。也意味著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在印刷端,要構建基于數字印刷技術的新型智能化工廠;在發行端,要基于互聯網構建數字訂單的匯集中樞,并實現就近印刷。在出版端,要用新技術來推動變革印數決策機制,擁抱按需印刷,消減庫存,進而改善運營報表。”
基于這個目標,周震東也提出了方正電子未來將努力推動的幾項工作:與中圖公司聯合建設數字云平臺,為出版印刷業提供公共服務;聯合各方制定按需印刷行業內各類標準,并應用于云平臺的管理;為監管方和上游定制查詢接口標準,并付諸實施;完善生產流程,并且準備在未來接入發行端,圖書需求信息自動導入,生產自動匹配等等,“最終希望真正實現從發行端發起的、一本起印的按需印刷。”
先行者的經驗
“低庫存”按需生產初見端倪
目前,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開始發力按需出版,整合“編、印、發、供”供應鏈資源,由印刷企業承擔集團內部所有短版圖書印制業務,為按需印刷業務落地提供實質支持。與此同時,印刷、物流、紙張、后道等各領域廠商也紛紛入局,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鏈條逐步打通,供給端與需求端正在實現正循環,盡管轉型之路依然漫漫,但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發展已初步摸索出端倪。
當天,5家率先轉型的出版、印刷企業代表在會上分享了各自在轉型按需生產過程中的經驗,以及面臨的問題,以“他山之石”,為業內同仁提供參考與借鑒。
化學工業出版社(以下簡稱“化工社”)數碼印制負責人趙洋首先分享了化工社的做法。他說,化工社從2019年12月開始推廣數碼印刷,實行一年后,2020年全年碼洋達到9500多萬,是2019年的2.6倍,供貨率提高,圖書的生命周期也得到延長,報廢率有所下降。“充分證明采用數碼印刷按需出版,既豐富供給,也提高效率,為出版社培育新動能,培養新業態。互聯網時代下,按需出版不僅是改變整個出版價值鏈的新形勢,也是為出版社提供 ‘零庫存'方案的科技支撐。”
▲化學工業出版社數碼印制負責人趙洋
機械工業出版社(以下簡稱“機工社”)數字出版中心主任閆焱說,機工社從2018年底開始發展數字印刷業務,此前基本是“零采用”。起初僅印刷9個印次,到2020年全年已經猛漲到3300個印次。“采用數碼印刷以后,我們確實做到了少印、勤印,庫存也是有明顯下降,”但她同時提出,應用場景單一是社內按需印刷發展面臨的阻礙之一。此外,電子文件不整齊、總體印裝工價、產業大環境不夠完善等等,都是未來需要克服的問題。
▲機械工業出版社數字出版中心主任閆焱
北京印迪數碼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印迪數碼”)董事長姚濤分享了印迪在徹底向數字印刷轉型后的實踐體會。他表示目前印迪數碼已經構建起完整的數字印刷解決方案,包含軟硬件設備,打造成為“智能化印廠”,基本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
▲北京印迪數碼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濤
廊坊印藝閣數字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燕表示,印藝閣正在與方正電子、出版社合力打造智能印刷新模式, “我們與合作單位一起研發、實施上游數字資源處理分發軟件,策劃按需印刷圖書與發行互聯網平臺的連接,完善數字印刷生產線,攻克上下游各環節技術壁壘,目的是將讀者、發行方、生產方、創造方在新時代的需求進行整合,構建起互聯網時代新的圖書生態系統示范。目前印藝閣正在做好云舒系統的軟件對接工作,為實現智能化按需印刷做準備。”
▲廊坊印藝閣數字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燕
此外,平湖英厚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昂圍繞《智能制造,賦能數字印后》主題,介紹并分享了公司在智能制造、數碼印后的經驗與實踐。
在本次年會壓軸環節——圓桌論壇上,資深媒體人、《中國印刷》雜志社社長劉積英與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衛社”)生產調度中心副主任單斯、科學出版社數字內容管理制作部副主任閻衛、涿州般潤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方正電子噴墨業務發展部副總經理宗義剛深度對話,圍繞“探討當前態勢下按需印刷的突破點”這一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圓桌論壇
在對談中嘉賓們分享了各自單位在按需出版、按需印刷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以人衛社為例,新書數碼印刷品種已經超過了傳統印刷。嘉賓們認為,盡管今年行業普遍面臨疫情沖擊,但數字化產品的市場需求卻呈現上升態勢,充分體現出數字印刷的優勢。此外,從各企業的實踐來看,雖然目前按需印刷仍然處于傳統印刷的補充階段,但隨著2017年以來數字印刷成本與工價的逐年下降,未來“一本起印”的按需印刷依然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大有可為。
然而,即便一年來按需印刷在生產端的供給能力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飛躍,但與會嘉賓們依然清晰的指出,出版社模式的改變,以及整個生態鏈條上把數字印刷模式的優勢充分發掘,仍舊需要時間去探索和演進。
正如方正電子董事長、總裁邵行在致辭中提出,“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按需印刷在中國的路,起步曲折但未來光明。相信在鴻雁POD聯盟的引領與號召下,在各方產業力量的共同參與下,必將打通覆蓋廣泛、技術先進、集約高效的印刷發行業產業鏈、供應鏈,激活并釋放產業活力,持續推動出版印刷業的深度融合,構建出版、印刷產業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