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2019年7月1日,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戰略研究和經濟知識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全球各國研發人員的數量,中國排名第一,目前為止共有480萬人。這480萬人,貢獻了世界31.4%的高質量國際論文,排在全球第2位。
這480萬科研人員中,有多少人是曾經或者正在向學術期刊刊社投稿的作者?又有多少是學術期刊文章的讀者?如何讓學術文章能夠被真正需要它的讀者看到和閱讀到,是每一個致力于傳播學術內容的刊社都在思考的問題。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兩個人都可以通過6個人相互認識。或許,期刊社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的遙遠不可企及。
然而不少學術期刊的現狀是,基本依賴如紙刊訂閱和期刊官網等傳統的傳播渠道進行內容發布,只能被動地等待讀者來讀,且傳播范圍有限,無法完全覆蓋更多讀者。傳播渠道的缺乏及發現學者的能力有限,導致文章傳播效果得不到保障。
方正鴻云精準推送服務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推出的一項增值服務,該服務可以幫助刊社發現更多學者,并將文章精準推送到需要的學者手中,還會對傳播效果進行反饋與評估,為后續的傳播策略優化提供依據,為刊社的學術內容流轉提供一個完整的業務閉環。
發現學者
通過對學術圈人群分布、溝通交流方式以及行為模式的分析,方正鴻云基于全球互聯的網絡,通過知識搜索技術觸達每一個相關人員,利用大數據算法與畫像構建技術,可以建立包含學者本人、研究主題、研究機構和其他出版物的多維度關系圖譜,在此基礎上,分析出任何一位可能的讀者和潛在的作者。
精準推送
找到了潛在的讀者之后,接下來方正鴻云會提供郵件、微信等多種渠道對期刊文獻進行主動傳播,編輯可以有選擇性地將文章主動發送給特定的學者,讓學術內容主動觸達對它感興趣的讀者。
下面以《遙感學報》實踐為例,來看看精準推送所帶來的傳播效果。
《遙感學報》的前身是1986年創刊的《環境遙感》,是隨著中國遙感事業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第一本遙感刊物。作為中國遙感領域唯一一本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期刊,《遙感學報》致力于報道遙感領域及其相關學科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報告和階段性研究簡報以及高水平的述評。內容涉及遙感基礎理論,遙感技術發展及遙感在農業、林業、水文、地礦、海洋、測繪等資源環境領域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研究,遙感與GIS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的結合及其應用等方面。
《遙感學報》官方網站
《遙感學報》自2020年開始使用精準推送服務,從傳統的被動傳播轉變為主動推送,為遙感領域及其相關學科的學術成果傳播帶來數十倍的增長。
01 郵件傳播
郵件是科研人員工作中廣為使用的溝通方式。發表文章和注冊會議時都會留下郵箱信息作為聯系方式,相比電話和傳真,郵件傳播能更好觸達學者用戶,在學術期刊傳播中的應用較具優勢,編輯可以將整期、專題等文獻內容形成Email快報,快速送達目標學者信箱。例如《遙感學報》2021年第3期主動傳播為官網訪問量帶來倍數增長。
單篇文章的官方網站平均訪問量
從推送前的41.18次
增加到推送后的536.55次
推送后官網訪問量增長19.5倍
02 微信傳播
微信平臺功能體驗好且用戶活躍度較高,是內容傳播繞不開的渠道之一。方正鴻云提供的微信傳播服務,能夠幫助編輯將整期、專題等內容快速生成適應移動端閱讀的微網刊,并發布到微信公眾號進行展示。
《遙感學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積累了大量粉絲,為了激活這些讀者并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使用了微信傳播服務。通過微信主動推送文章,累計帶來4w+閱讀量,激活了移動端的流量。
推送報告
在方正鴻云平臺中,每一篇文章的推送效果都會形成可視化的報告供刊社參考。各期及年度報告中,文獻閱讀量監控能夠讓編輯發現熱點文章,了解本刊讀者關注度高的選題;活躍用戶統計讓期刊社了解哪些是忠實粉絲,哪些是匆匆過客;閱讀郵件用戶機構分布體現讀者的單位,為刊社尋找作者提供線索;閱讀郵件用戶期刊分布體現讀者的歷史發文期刊統計,可幫助刊社了解讀者經常在哪些刊發文,為刊社的競爭分析提供線索;傳播路徑分析體現讀者的地理分布,可為刊社的發行、傳播提供思路。
通過大數據技術尋找目標學者,利用工具將文章進行精準投放,變被動為主動,是期刊社在互聯網時代一種實際可行的運營方式的升級,這種升級不僅可以讓優質的出版內容觸達到需要它的讀者,更是期刊提升品牌形象和學術影響力的有效方式。
未來,讀者不再遙不可及,文章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它的影響力,更多的作者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科研成果展示的平臺,而學術期刊,也會真正成為科研成果傳播和優秀成果展示的平臺。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試用方正鴻云精準推送服務
往期推薦
期刊故事 | 蘊含學術能量的文章,如何快速到達讀者手中?
期刊故事 | 讓《發光學報》告訴你學術內容運營的N種方式
共拓科技期刊自強之路 | 方正電子與中國激光雜志社達成戰略合作協議